眼睛是我们脸部非常重要的器官,一双漂亮的眼睛会让人格外的好看,所以很多人对眼睛都比较注意保护,虽然这样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很多人在上眼皮长出来一些小疙瘩,生长在眼皮的疙瘩是又很多原因造成,眼皮的疙瘩也有比较多的种类,比较常见的就是脂肪粒,这个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自行脱落的。
第一类“疙瘩”:皮肤疣 皮肤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皮肤病。民间俗称“瘊子”,皮肤疣传染性强,人体各个部分都有可能出现,如果长在眼睑、眼皮上,就会形成小的疙瘩。 它的特点是:突起于皮肤表面,无压痛,容易传染及播散,如发现,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第二类“疙瘩”:黄色瘤 之所以将这一类疾病放在第二类,首先,现在黄色瘤的患者越来越多,其次,临床中经常会有人将其与皮肤疣混淆,甚至在“百度百科”中将黄色瘤命名为“睑黄疣”,笔者认为这一定义是不规范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因为,“黄色瘤”和“皮肤疣”有本质的区别,黄色瘤实际上并非是肿瘤,更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类脂样物质在皮肤组织中的沉积,多见于血脂偏高的患者,病变多发生于上睑近内眦部,常为双侧;而皮肤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病,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强。 黄色瘤的治疗,传统方法为手术,但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性;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可以考虑局部注射肝素治疗,笔者在临床中治疗了很多类似的患者,效果非常好,不像手术会担心复发和疤痕的问题。 第三类“疙瘩”:麦粒肿 麦粒肿又称针眼、睑腺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也是我们眼科经常遇到的疾病。
它的特点是: 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当脓液局限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治疗: 如确诊为麦粒肿,需及时的消炎、热敷等治疗,根据恢复情况及病情,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手术。 第四类“疙瘩”:霰粒肿 霰粒肿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又称睑板腺囊肿。 麦粒肿和霰粒肿这两种疾病,字面上只有一字之差,普通老百姓往往容易混淆,其实,两者的鉴别关键在症状。麦粒肿患者会伴有明显的疼痛,而霰粒肿患者往往没有疼痛;麦粒肿是一种炎症的病变,肿块往往活动度稍差,而霰粒肿是慢性炎症性的囊肿,活动度好。
治疗方面 早期较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或者理疗按摩疗法,促进消散吸收;大的霰粒肿可手术摘除,术中一定要将囊壁摘净,以防复发。 第五类“疙瘩”:眼睑肿瘤 之所以将眼睑肿瘤归位第五类,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临床特殊性和重要性,前四类“疙瘩”要么发现都会及时就诊;要么短时间没有发现,却也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后果。而眼睑肿瘤这一部分,很多疾病需要及时的就诊,否则延误治疗,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
跨境健康网 » 上眼皮外面长了个疙瘩怎么办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七洲客全球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