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是身体的求救信号,“忍忍就过去了”可能会害了你

“忍一忍,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吧?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能吃苦、能忍痛当做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身上如果出现了什么疼痛,经常是能忍则忍。


但从医学角度来说,忍痛真的不是一个好习惯。


为什么呢?

先说说疼痛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


神经末梢上的痛觉感受器接收到刺激时,会通过脊髓把信号传输到大脑,就像是受刺激的部位,拨打了120,向大脑发出求救信号。身体是在通过疼痛告诉大脑:“我出现问题啦!快来帮帮我。”

感受到疼痛,才能及时躲避伤害。


所以如果疼痛比较剧烈、来得比较迅猛,又或者同一个部位痛了好久,那么唯一的建议就是:去医院。只有做过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但除此之外,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常见疼痛场景,比如姨妈痛、肚子痛、坐着太久了腰酸背痛……


虽然不必每一次都去医院,但也不能坐视不理,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面对它们时应该怎么办。



痛经时,不管是喝热饮还是热敷,都只是通过舒张血管来缓解疼痛,不能根本解决疼痛的致病原因。



痛经分为两种:


一种是常见的原发性痛经,是由前列腺素类化学物质升高引发的疼痛,换句话说只是单纯性的疼痛,来得也规律。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疼痛开始的初期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它会减少前列腺素的分泌,从而减弱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1]。



如果不能服药(比如药物过敏或存在其他药物禁忌症时),那么就得咨询妇科医生了。


另一种是继发性痛经,这种情况即使吃了药,还是会反复疼痛,而且持续周期长,甚至月经结束了还痛,这时就要高度警惕了。


继发性痛经是由其他妇科疾病所引起的一种症状,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2]。


所以但凡以前没有经期疼痛病史,突然开始痛经的,那么找时间去医院看看是最好的选择。


划重点:判断自己的痛经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只能通过去医院依靠医学检查确诊(“去医院”三个字大写加粗,再强调一次)。



每个人在吃吃喝喝之后,都可能出现过肚子痛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要回忆下可能引起腹痛的生活事件和饮食细节。比如有无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


其次,要关注腹痛的疼痛性质:酸痛、胀痛、针刺样疼痛还是绞痛?关注疼痛的加重和减轻因素,比如进食后疼痛还是饥饿时疼痛?疼痛时有没有烧心、泛酸呕吐、腹泻?


以上信息的梳理有助于我们分析原因,当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及时为医生提供有益信息,便于诊治。


如果疼痛情况不严重,则可以考虑卧床休息,可以用枕头把头部、上胸部抬高大约30 的角度[3]。此外,热敷也可以很好地缓解腹痛。



当然,如果痛到难以忍受,已经影响生活,或者虽然疼痛不严重,但持续存在,都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是因为久坐导致的腰背酸痛,那请看到这里的你,立刻站起来,抖抖手抖抖脚,别再像个小木头人似的坐着不动了,好吗?


话说回来,不良的坐姿会加剧腰背部的疼痛。试着坐直,肩膀放松,身体靠在椅背上。在你的下背部和座位之间放一个靠枕,让你的脚平放在地板上,不要跷二郎腿,这样是不是舒服一些?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能站着就别坐着了,没事多出去运动运动,游泳、散步或者瑜伽,通过运动来治疗腰背部的酸痛才是正道。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推拿、按摩或者做些物理治疗。


依旧需要注意的是,但凡疼痛剧烈出现殃及下肢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或者疼痛影响到了生活寝食难安时,应当及时就医,而不是强忍着,或是自己整一些偏方。



根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中的统计结果,在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增长,但真正去医院的,寥寥无几[4]。


慢性疼痛通常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这种痛也被比喻成不死的癌症。


但要知道,慢性疼痛持续久了,可能会加剧病情,造成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影响睡眠、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疼痛往往也预示着疾病,例如手腕关节痛可能是滑膜炎,眼睛痛可能是结膜炎,胸痛可能是冠心病,牙痛可能是牙神经炎……


除此之外,许多急性疼痛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例如,急性阑尾炎导致的腹痛,颅压高引起的头痛,都千万不能延误,否则可能会导致腹腔感染、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因此这里要第N次呼吁大家,如果出现持续或剧烈的疼痛,不能再忍,一定要去医院。



最后讲一个补充知识。


很多人不敢吃止痛药,是因为听说止痛药会上瘾。但实际上,人们常说的所谓口服镇痛药“上瘾”一般有两个原因。


1.镇痛不足引起的患者反复索取药品行为,这是一种假性成瘾,足量镇痛反而不会出现此类情况。


2.自行选购、服用镇痛类药物,或者非医疗目的药物滥用,这种情况药物滥用有潜在成瘾风险。



但如果正规使用,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比如我们谈之色变的吗啡等止痛药,由于我们历史上存在鸦片战争的民族伤痛,所以有些人的印象中会把它定义为“毒品”,但实际上临床上医疗目的使用吗啡,基本不会让患者产生神经依赖性,也无法让患者出现吸毒者那种飘飘欲仙的快感(非医疗目的使用确实存在成瘾风险)。


另一方面,“耐受性”也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


比如长期使用止痛药,也许会导致药物敏感性降低,比如原本一颗药就能止痛,现在得吃两颗。


但耐受并没有坏处,当耐受发生时,临床会考虑加大剂量,或者换一种止痛药,此时依然可以达到止痛疗效。


只要在合理的用药范围内,加大剂量不会产生严重的药物副反应,也不会对身体脏器造成损伤,药物依然可以安全地代谢掉。


当超过药物合理用药范围时,那么换一种药就好了。


每种止痛药的原理不同,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条路不好走了,咱换一条路,到达“终点”的效果还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没有症状的时候是没有必要持续不断地服用镇痛药的。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吧。


忍痛绝对不是一个好习惯,更不是一种展示坚强的美德。


虽然一些常见疼痛自己可以应付得过来,但如果长期疼痛,或者疼痛影响到了生活,还是建议大家去医院,谨遵医嘱,合理治疗。


止痛药虽然可以吃,但也只能缓解一时之痛,终究治标不治本,根治病因才是重中之重。

(来源:人民网科普)

跨境健康网 » 痛是身体的求救信号,“忍忍就过去了”可能会害了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七洲客全球购”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runsly@qq.com

工作时间:8:30-18:0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