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一个多么人畜无害的名字!确实,要在十几年前说起清道夫,谁能不爱呢?
勤劳的清洁工
那时的清道夫几乎是每个养鱼爱好者配缸必备。它虽没有热带观赏鱼那般花里胡哨的颜值,但它吃残饵,吃缸壁的绿藻,甚至……还吃别的鱼拉的粑粑。
在大家的眼里,它是恶心了自己却干净了鱼缸的保洁工具鱼。
但现在说起清道夫,谁又能不恨呢?生态杀手、垃圾鱼成了它的代名词,“丢在地上曝晒”成了清道夫遇见人类时最好的死法。
你或许疑惑,从受尽追捧到过街老鼠,这些年清道夫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对它的看法会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
清道夫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拿马等地,本来是特指豹纹脂身鲶,但因为鲇形目甲鲶科下的鱼类大多外形习性相似,所以该科下属的一百多种鱼,也就是豹纹脂身鲶的堂兄表弟、三姑六婆们也都被人称作清道夫。
又因为它们嘴巴位置靠下,国内水产界叫它们下口鲶,而观赏鱼养殖爱好者则更喜欢叫它们异形鱼、吸盘鱼、琵琶鼠鱼。
就这一众怪异的名字,即使没见过清道夫的人也知道它外形独特、骨骼惊奇,而其中有两个独特生物特性不得不提,这也是之后清道夫(豹纹脂身鲶)能为祸四方所倚仗的“两把刷子”。
一个是一张万物皆可吸的吸盘嘴,上面布满了锉刀一样的细密牙齿,另一个就是覆盖全身犹如金丝软甲般的骨甲。
但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人可丝毫看不出这张着樱桃小嘴的鱼能有何可怕之处,于是清道夫被作为观赏鱼引进我国。可是由于它长相实在过于奇葩,引进之初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眼看拼颜值是不行了,于是商家开始大肆鼓吹清道夫工具鱼的属性。商家们宣称清道夫不仅可以帮助清理缸壁的藻类、还可以吃掉鱼缸里的残羹碎屑,真是一条勤劳能干能让养鱼玩家一劳永逸的保洁鱼。
果然没过多久,清道夫名声大噪,一时间成了养鱼爱好者配缸的必选鱼,而市场需求的增大也进一步促进人工养殖业的兴盛。
不过由于繁殖门槛低,清道夫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很快大量养殖清道夫开始涌入市场,导致清道夫价格持续下跌,与此同时,不少养鱼爱好者们也逐渐发现了清道夫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清道夫小时候确实会吃缸壁的藻类不假,但随着体型的增长,寡淡的藻类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
对于成年的清道夫而言,它们有着一套聪明的干饭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有小鱼小虾吃就绝不会吃碎肉残渣,有碎肉残渣吃就绝不会吃饲料,有饲料吃就绝不会吃藻类。
而且清道夫还很善于伪装,由于它们是夜行性鱼类缘故,所以白天它多半趴在缸壁扮演一条兢兢业业的清洁鱼。
但当夜晚来临时,它们便干起杀鱼吃肉的行当,吃几条缸里的小鱼,用锉刀一样嘴巴吸大鱼身上的鳞片和血肉那都是家常便饭。
“打工仔”竟成了“反骨仔”,后知后觉的养鱼爱好者们开始纷纷把这些吃里扒外的清道夫们清出鱼缸。
不过不懂是出于善念,还是怕麻烦,不少玩家并没有杀死这些清道夫,它们有的被丢进下水道直接冲走,有的直接被丢到野外的水塘、河流,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举动在不久将惹来更大的祸端。
沦落野外的清道夫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安静的死去,它们有更大的野心,既然当不了鱼缸里的打工仔,那就是做这条河流里的王。
一方面靠着一身骨甲加持,到野外的清道夫一时间竟难逢对手,连一向霸道的黑鱼和鲶鱼都对它无可奈何。而另一方面,清道夫用吸盘嘴对本土鱼大开杀戒,专挑别的鱼的鱼卵和鱼苗下手,一天就能吃掉3000至5000粒卵。
河流里的本土鱼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根据珠江流域广州段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清道夫在2015年前,少有捕获。
但在2015至2019年,清道夫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在个别河段清道夫数量甚至占鱼获总数的56.4%,四大家鱼变得少之又少。
不少珠江流域的钓友更是无奈感叹,现在江边钓鱼,时常上来的就是这些扁嘴尖尾的“丑八怪”。
更可恶的是,南方温暖的水体也让作为热带鱼的清道夫们如鱼得水,它们迅速长成20、30厘米的成熟个体,它们开始在湖岸、河堤啃咬水泥,打洞产卵,日积月累危害堪比蚁穴毁堤,给堤坝和水库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当然,回过神的人们开始对清道夫进行围剿,在广东湛江赤水坎,管理部门从2015年开始对清道夫进行大规模清理,每年清理清道夫达10万斤,连续扑杀4年后,管理人员估计仍有超过7万斤存活。
现在清道夫也早已名列我国第三批外来入侵物种的黑名单,在南方的许多江河泛滥成灾,给当地生态造成极大破坏,但当我们在尽数清道夫的种种恶行时,是否也该反思反思,是谁给了它们行恶的机会呢?
我是妖风,觉得写得还可以的话,可以点赞、评论、转发支持一下吗?谢谢!
跨境健康网 » 清洁鱼吃什么「清洁工鱼什么时候吃」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七洲客全球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