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鲛鲨白
拼音注音 Jiāo Shā Bái 出处《医林纂要》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及其他鲨鱼的鳔。
性味甘咸,滑。
功能主治益肺,补心,消痰,逐水下行,养精固气,澄清肾水,滋阴补阳。
摘录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鲛鲨白
拼音注音 Jiāo Shā Bái 别名鲨鱼白
英文名 air bladder of Whitespotted smoothhound 出处出自《医林纂要》; 鲛鲨白,腹中泡也,又曰鱁鮧,非此鱼独有,而此尤大,今人谓之鱼肚,其实非肚也。(性味以下出《医林纂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雄性精巢。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telus manazo Bleeker
采收和储藏:加工鲨鱼肉时,取其精巢鲜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近海。以软体动物、虾、蟹及瀣于为食。卵胎生,每产10余仔。
2.栖近海暖温水域。主要食甲壳动物。胎生,每胎产10余仔。
3.栖息于近海沿岸区域,适温为6-41℃,随温季节变化而回游,主食小型鱼类及无脊椎动物。卵胎生。每胎产10-13仔。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黄海和东海等水域。
2.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
3.我国分布于黄海和东海。
原形态1.白斑星鲨,体细长,一般在1m以内。头宽,吻稍厚,前端钝。眼椭圆形,瞬语手横外露,眼后有小型喷水孔。鼻孔位于口至吻的1/3处,有鼻瓣。口呈三角形,距吻端远,有唇褶,上唇褶宽扁而长,下唇褶狭而短。齿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鳃孔5个,前3个较宽,比眼径较大。最后2个较狭,位于胸鳍上方。背鳍2个,第1背鳍约于体腔中部上方,上角圆钝,后绿凹入,下角延长尖突。第2背鳍稍小,形状相似。臀鳍小,起点约与第2背鳍基底中部相对。脚鳍中大,始于第5鳃孔下方,后缘斜直或微凹。腹鳍位P背鳍间隔前半部下方,内角较尖。尾鳍狭长,上叶直而略窄,下叶前部微突,中后部有一凹缺,后部三角形突出。背面和上侧在灰褐色,沿侧线及侧线上方散布着许多不规则的白色斑点;鳍身色,边缘较淡,下侧面和腹面银白色。
2.灰星鲨,体细而延长,体长1m左右。头平扁,吻中等长,背视近三角形。眼椭圆形。鼻孔宽大,前鼻瓣中部具一舌状突出,出水孔半露。口颇小,三角形,两侧斜行,前端圆钝,下颌稍短,口闭时上颌牙全露,下颌牙只在缝合处露出。上唇褶粗大而短,下唇褶细而较长,齿细小而多,铺名状排列。喷水孔小,横椭圆形,两端尖,位于眼角下后方。鳃几5个,狭小,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第1背鳍额大,较后位上角圆钝,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第2背鳍稍小,上角钝圆,后缘深凹,下角延长尖突。尾鳍颇短狭,上叶颇发达,下叶前部稍突出,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尾端钝尖,后缘斜直。臀鳍小,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腹鳍比第2背鳍稍小,鳍脚平扁延长。胸鳍中等大。体背侧面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鳍紫褐色,后缘较浅谈,体无白色斑点。
3.白斑角鲨,体较细长,体长l-1.5m。头宽扁而长,吻长,前缘窄尖。眼椭圆形,无瞬膜,鼻孔中等人,几乎横,口浅弧形,近于横列,上唇褶宽扁,下唇褶较短。街上下颌向型,下颌齿稍宽。喷水孔肾形,颇大,鳃孔5个颇小。背鳍2个,各具1硬棘。第1背鳍起点与胸鳍里用相对或稍后,第2背鳍小,距腹鳍较近。臀鳍消失。胸鳍颇宽大,鳍瑞伸达第1背鳍硬棘下方。腹田近方形,位于两背鳍之间的后半部下方。尾鳍宽短,帚形,上叶发达,下叶后部无缺刻。体灰褐色,腹面白色,幼体背面及上侧面具圆形或长形白斑2纵行,随年龄增长而白斑减少,成体仅在上侧留存几个不显明白斑。各鳍暗褐色。
归经脾;心;肺;肾经
性味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益精固气;补心益肺。主精气不固;遗精滑泄;肺虚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摘录 《中华本草》跨境健康网 » 鲛鲨白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七洲客全球购”公众号!